首頁 > 軍事

紅色記憶光輝足跡 帶你重溫甘谷解放燃情歲月

軍事 09-17

  解放軍一兵團二軍五師領導與起義投誠的國民黨上校團長談話。

  編者按:

  甘谷曾經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甘肅省委建立和發展地下黨組織的重要地區之一。當年紅軍長征時,曾五過甘谷,并在甘谷大地上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先后涌現出以王樹亞、王子云、李炎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他們為探求救國救民之真理,積極參加黨的組織和人民軍隊,在革命斗爭中赴湯蹈火,浴血奮戰,譜寫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革命贊歌,展現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革命風范。

  9月11日,新聞周刊采訪組追尋革命先輩們的光輝足跡,重溫甘谷解放這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記錄已經飄逝的歷史點滴。

  長征到達陜北的紅一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部分干部合影。

  甘谷百姓在二軍五師師部慰問人民解放軍。

  紅軍長征過甘谷時留下的物品。

  紅軍長征五過甘谷譜寫英雄史詩

  “長征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同志對長征的評價。”9日11,記者來到甘谷縣紅軍長征紀念館采訪時,副館長付富鎖正給幾位前來參觀的群眾認真地講解紅軍五過甘谷的故事。

  為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2012年7月,甘谷縣建成并全面開放了甘谷紅軍長征紀念館。紀念館以實物、圖片、資料等形式,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手段,生動再現紅軍長征在甘谷可歌可泣的歷史。無論是紅軍在甘谷戰斗及生活遺跡和相關軍事史料,還是甘谷籍青年在全國各地主導及參與革命活動的英雄事跡,或是黨組織在甘谷的創建及活動,都全面而詳實地呈現了甘谷在革命斗爭時期的不朽歷史。

  在紀念館里,付富鎖給記者講述了紅軍長征五過甘谷的那段歷史,將我們的思緒也帶回到那個槍林彈雨的歲月。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朱德、林彪、賀龍、任弼時、徐向前、王震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時,先后五次途經甘谷,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當地百姓積極響應,支持、配合、參與了紅軍的革命活動,書寫了一首首軍民融合的動人詩篇。1936年秋,甘谷新興鎮椿樹坪青年馬占彪為途經紅軍帶路并籌集糧物;同年,紅四方面軍某營長在禮辛鄉村民陳世昌家居住,受其影響,陳世昌于1948年參加了隴右游擊隊……

  在支持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同時,甘谷進步青年踴躍參加革命事業。1931年,甘谷青年王樹亞、王子云、康世泰等參加“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紅軍師長王樹亞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為保衛中央蘇區英勇犧牲。1931年,甘谷青年李炎在劉志丹等人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甘谷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1935年12月9日,甘谷籍學生原燁參加了“12·9”愛國學生運動,1936年,原燁離開北京到西安,在西北軍楊虎城警衛團政訓室擔任政治委員,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他和妻子邢華(中共黨員)參加了“西安事變”。這些進步青年的革命思想和英勇事跡,啟迪和引導著大批甘谷進步人士和青年學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地下黨為解放進行英勇斗爭

  付富鎖介紹說,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五過甘谷,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了甘谷人民的覺醒;甘谷進步青年在外投身革命,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英勇事跡,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投身革命,對甘谷較早創建中共黨組織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嚴重激化,一些甘谷籍進步人士、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積極尋找黨的組織,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

  在甘谷縣地方志編纂中心,該中心主任王赟博雙手捧出一本由中共甘谷縣委黨史辦公室編寫的《紅色印記》一書。據書中記載,1938年3月,共產黨員原燁將黃鍵、宋肅如二人的黨組織關系轉交給中共甘肅工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羅云鵬,在羅云鵬的建議下建立了一個地下黨支部,由羅云鵬兼任支部書記。羅云鵬對黃鍵、宋肅如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培養教育,加深他們對黨組織的認識,堅定革命信念,提高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和在白區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隨后,羅云鵬決定派宋肅如從蘭州返回甘谷開展地下工作。宋肅如回到甘谷后,組織進步青年宋爾友、安芷洲、王誠之、李猛、宋之瑜5人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在中共甘肅工委的直接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在天水地區成立了第一個秘密黨支部——中共甘谷縣城區支部。

  “甘谷自1938年建立第一個黨支部以來,在十多年艱難曲折的斗爭中,歷經創建、隱蔽、恢復、發展四個時期。在上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運用靈活機動的斗爭策略組織開展工作,使黨的組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甘谷縣地方志編纂中心主任王赟博告訴記者,至1949年8月5日甘谷解放時,全縣共有2個黨總支,52個黨支部,850多名黨員,黨組織和黨員基本上遍及城鄉各地。

  1949年6月,高健君向甘工委匯報隴南工作回來后,召開了隴南工委第三次會議,傳達甘工委關于秋季向隴南進軍的指示,研究了迎接人民解放軍、配合解放各縣的任務。會后,余愷來甘谷城區傳達會議精神,要求甘谷黨組織要嚴密注視敵特活動,掌握情報,以突擊精神準備迎接解放軍和配合甘谷解放的工作,從而使甘谷全縣黨的工作轉入監視敵人、掌握敵情、籌備物資、迎接解放的新階段。

  王赟博說,原燁、董邦、宋肅如等早期黨員,先后在國民黨的黨、政、軍各級機構中找到了掩護職業,并同一些國民黨上層人士和特務往來周旋,以合法身份有效地保護了黨的組織,積蓄了革命的力量,為黨的活動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947年秋,甘谷黨組織的活動恢復后,遵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開始由城市到農村,由知識分子到農民,由小塊隱蔽基地到全縣城鄉各地,黨的組織迅速擴展,逐漸掀起了大發展的高潮。

  甘谷解放迎來嶄新歷史時期

  1949年7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部隊十八、十九兩兵團與西北野戰軍會師,集中力量,消滅國民黨所屬胡宗南與馬步芳部隊。8月2日向隴南重鎮天水進發,8月3日,天水解放。國民黨一二O軍于8月2日下午開始西逃甘谷,王治歧殘部逃往徽縣。8月4日,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命令二軍以兩日行程進至甘谷土橋子、二十鋪、渭水峪、金坪等地;一軍進至秦安安伏鎮及甘谷楊家溝、金山鎮地區。原計劃8月4日出發,因天下大雨,就在天水城停留。8月5日雨停后即向甘谷進軍。地下黨員董邦在天水松樹灣與一野一團二軍二團取得聯系,便同解放軍一道直奔甘谷,同時派安芷洲去通知黨員群眾,為解放軍燒水、做飯、找住處。當晚21時,董邦將部隊帶到甘谷縣城。此時,國民黨周嘉彬主力軍已于4日前從甘谷渭河兩岸紛紛向武山撤退,軍心渙散,潰不成軍,所到之處,群眾聞風躲藏。國民黨政府縣長陳永康和自衛總隊、警察隊350多人逃至古坡上店子一帶,聞甘谷解放,又接到二軍勸降信后,除縣長陳永康隨帶秘書、警佐、巡官少數逃往禮縣外,其余人員全部向解放軍繳械投降。解放軍二軍四師十一團于4日進至甘谷縣城東,六師十七團于6日2時進至甘谷縣城南,軍部于10時進入甘谷城內。

  5日下午6時左右,解放軍排隊入城,城鄉人民扶老攜幼,自帶禮品夾道歡迎。董邦同志將解放軍團首長安排在宋肅如家住宿,部隊住南街小學。當晚,董邦向解放軍二團首長匯報了甘谷的情況,宣布甘谷解放。6日清晨,甘谷城鄉各界群眾聞訊趕到縣城,載歌載舞歡慶解放。中午前后,城區黨組織帶領黨員和人民群眾敲鑼打鼓,抬著豬肉、豆腐、糕點、粉條、草帽、鞋襪等慰勞品,高呼著口號,慰問解放軍全體指戰員。二軍軍長郭鵬等親臨會場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高度評價和贊揚了甘谷人民群眾歡慶解放的政治熱情。全縣城鄉許多地方還舉辦了軍民聯歡會,共慶甘谷解放。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同志親臨縣人民政府,對甘谷縣黨政及人民群眾給予解放軍的歡迎和支援進行了表揚和感謝。

  8月7日,解放軍休整。8月8日,中共甘谷縣委成立,縣委由郝龍、董邦、張效飛、劉鋒四人組成。郝龍任書記兼縣長,董邦任副縣長。縣委成立后,開始全面接管國民黨政權和建立人民政權的工作。進駐甘谷的西進部隊在甘谷休整期間,一野兵團二軍政治部民運部部長馮達同志協助縣委在柳湖小學舉辦黨員訓練班,對地下黨員進行了登記、培訓。二軍政委王恩茂、政治部主任左齊同志講了話。訓練班共辦了15天,人數達106人,結業時從中選拔干部32人。

  甘谷一解放,全縣黨組織就積極組織動員群眾,開展支前工作。黨員訓練結束后,立即組織黨員分頭下鄉,籌糧備草,動員群眾積極支前。解放軍西進時,全縣動員民工4060人,支援糧食26萬斤,僅渭陽、磐安、東南三個區的統計,就支援牲口310頭。全縣廣大中學生及進步青年掀起參軍參干的熱潮,全縣共有220名青年參軍參干,隨軍西進,支援解放。全縣共籌集擁軍小麥217.8萬斤,馬料29萬斤,馬草71萬斤,軍鞋1.2萬雙。十月初,縣委、縣政府動員了1000多名民工,110副擔架,264匹馱騾,組成隨軍南征的支前大隊。

  采訪中,王赟博告訴記者,解放前,甘谷人民一直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境地,沒有政治權利可言。解放后,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經過土地改革,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社會風氣發生了根本變化,貧苦農民分得土地、農具后喜氣洋洋,廣大農民的政治覺悟有了很大提高,農村基層組織迅速壯大,農民當了家,做了主,人民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也進一步提高。農業合作化運動又使得廣大農民真正擺脫了地主的剝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提高。”

  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海桑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甘谷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甘谷人民正在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甘谷而努力奮斗,奮力譜寫新時代甘谷發展的嶄新篇章!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網上有所的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和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指出,我們立刻刪除,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天水在線-讓世界了解甘肅天水

天水在線-今日天水新聞門戶

| 浙ICP備05082053號-1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天水在线-天水生活门户网鉴黑担保网-最权威的全网担保平台-信用菠菜额度担保网-500万担保平台网投-全网担保网qwdb-全网担保平台曝光-菠菜担保论坛-全网担保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