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天水縣 天水縣治

歷史 03-08

  天 水 縣,最早的天水縣治,在唐初設立于赤砂鎮的天水縣,即今秦州區天水鎮所在地。由樂史撰寫的《太平寰宇記》記載:“天水縣,(秦州)西七十里,管七鄉。古縣也。秦州記郡前有河水,冬夏無增減,取此縣名。唐末廢,后唐長興三年以南冶縣鎮置。縣界無山,有水一派,北流入長道縣界。”《太平寰宇記》是北宋影響最大的地理總志。據《直隸秦州新志》載:“(直隸秦州)西南七十里,漢上邽縣地。唐初置天水縣,旋廢。”民國《天水縣志》亦引用此證:“在(天水)縣城西南七十里,漢上邽縣地。唐初置天水縣,屬秦州,旋廢。”天水縣廢之后,后又復置。復置時間在《舊五代史》里有明確的記載:“秦州天水縣、隴城縣,后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二月,秦州奏:‘見管長道、成紀、清水三縣以外,有十一鎮,徵科并系鎮將。今請以歸化、恕水、五龍、黃土四鎮,就歸化鎮復置舊隴城縣。赤砂、染坊、夕陽、南冶、鐵務五鎮,就赤砂鎮復置舊天水縣。’從之。”《五代會要》也佐證了此事:“秦州天水縣、隴城縣,后唐長興三年二月,秦州奏:‘今請以……赤砂、染坊、夕陽、南冶、鐵務五鎮,就赤砂鎮復置舊天水縣。’從之。”《方輿勝覽》記載:“東柯谷,在天水縣。”可見天水縣范圍之廣。天水縣隸屬于秦州管轄,《元一統志》援引記載:“輿地廣記云:天水以赤砂鎮為治所。”天水縣北依秦州,南通隴南,是連接甘肅、陜西、四川的樞紐,不僅是戰略要塞,也是交通要道,而且物產豐富。

  北宋在金兵的入侵下滅亡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河南商丘即位,乃宋高宗是也。南宋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和統治中國北部的金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當時秦州被金兵占據,天水縣一帶屬于南宋。《方輿勝覽》記載:“皇朝中興,虜陷秦州,分劃南北界,而天水縣屬于我,始撥隸成州;虜犯天水,徙治米谷寨,又徙治榆林,又徙興平州;又以秦州之太平社、隴城之東阿社來屬;及和議成,復歸于天水。”天水縣不僅隸屬于成州,而且隸屬于陜西,麥積區博物館珍藏的南宋隆興二年地券上有“維大宋國于南瞻成州界,天水縣東柯社第三保人戶茍青生”等內容,說明天水縣的管轄范圍也是很大的。在天水鎮廟坪村靈源侯高皇廟,至今保存有元豐六年立《天水縣靈源侯封爵敕碑》,元豐八年立《秦州天水縣新修靈源侯廟記碑》和紹圣四年立《柳氏家訓序及后序》共三通宋碑。天水市現有五通宋碑,天水鎮就占三通。《重纂秦州直隸州新志》曰:“崦嵫山在焉,又西南二十里為天水鎮,故天水縣也。”

  據《元一統志》記載,在天水縣(今天水鎮)有“漢武進馬臺,在天水縣東三里。圖經引太平廣記云:漢武元鼎中西巡狩到赤沙驛,羌氐有千里馬,筑臺拜表以進”,不僅有“漢高祖廟,在天水縣東五里”,還有“漢武帝廟,在天水縣東二十里平蘭(今平南鎮)嶺”。

  天水縣在南宋時因金人入侵而升為天水軍,元初廢入成州(今成縣)。民國《天水縣志》記載:“(天水縣)元初廢入成州,明為天水里……即今之天水鎮。”《直隸秦州新志》記載:“(天水縣)元初廢入成州。”

  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縣二級制,秦州更名為天水縣,縣治在今秦州城,天水里改為天水鎮。為了區別兩個天水,從此天水鎮被稱為小天水。

  1949年8月3日,天水縣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區改稱天水專區。1950年2月,析天水縣置天水市,以城區為天水市的行政區域。

  1958年12月,天水縣并入天水市,下轄天水、麥積等17個人民公社。1961年12月,隨著市、縣分設,天水等77個人民公社劃歸天水縣管轄。1969年10月1日,天水專區改稱天水地區,時轄天水市、天水縣等1市11縣。1985年7月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天水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天水市升為地級市。撤銷天水縣,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設立秦城、北道兩區。以天水縣西南17鄉及原天水市(縣級)轄區設秦城區,以天水縣東南、西北其余22鄉和北道鎮設北道區,從此天水縣一名就成了歷史的記憶。

  天水鎮為唐代設立天水縣的所在地

  唐元和年間修建的槐花寺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網上有所的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和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指出,我們立刻刪除,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天水在線-讓世界了解甘肅天水

天水在線-今日天水新聞門戶

| 浙ICP備05082053號-1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天水在线-天水生活门户网鉴黑担保网-最权威的全网担保平台-信用菠菜额度担保网-500万担保平台网投-全网担保网qwdb-全网担保平台曝光-菠菜担保论坛-全网担保网论坛